引言
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是以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》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》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及基本要求》《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》等文件为依据,结合多位专家的解读以及教育部评估培训资料编制而成,内涵解读中涉及的有关计算方式参照了《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(试行)》(教发[2004]2号)文件。
专业与课程建设
课程与教学
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
基本要求:
(1)课程建设有规划、有标准、有措施、有成效;
(2)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,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;
(3)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,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教学大纲规范完备,执行严格;
(4)注重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建设,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(选优率、选新率);
(5)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,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使用效果较好。
基本要求(1-5)解读
量化(参考)数据标准及算法:
1.根据教育部【2005】1号文件的精神,国家重点建设(即“211”建设)的大学,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30%,一般院校仍为15%。2005年前,按《水平评估方案》执行,2005年及以后,按教育部【2005】1号文件执行。
2.教材选优率、选新率
内涵分析:
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。课程体系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等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特征。
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,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。要重点考察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的总体思路、具体计划、配套措施、执行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。
学校应该根据服务面向以及行业发展,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依据,以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,通过优化课程体系,整合教学内容,完善教学大纲,选择适用教材,提升师资水平,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,进行优质课程建设、系列课程建设(特色课程、重点课程)、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,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,有特色的本科优质课程。通过它们的示范作用,带动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。
学校要注重健全、完善教材评审、评价和选用机制,严把教材质量关。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。有条件的学校,要做好教材编写的规划,并采取措施,支持出版有特色的教材。
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,特别是多媒体技术(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、声音、图像、图形、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)。
本观测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:
1.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中关于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、原则,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设计情况;
2.课程体系的调整、合并、重组、整合情况,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设计情况;
3.学校的特色课程、优质课程、重点建设课程、精品课程情况;
4.学校的课程建设规划及经费投入情况;
5.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各级各类成果;
6.课程质量标准及评估情况。